唐山博物馆社教活动入选全国十佳



喜报


唐山博物馆
《影动唐博—唐山皮影沉浸式社教活动》
荣获2021年度
“全国十佳文博社教案例”
全国5000多座博物馆共数百件社教案例参评,经过多轮筛选,最终10项社教案例获评全国十佳。
唐山博物馆
评的社教项目受到评委们的充分肯定,名列前茅,进入十佳!



唐山博物馆宣传推介视频




影动唐博



“影动唐博”沉浸式系列社教活动

收藏、研究、展示、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。博物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,弘扬民族精神,普及科学文化知识,树立文化自信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”。唐山博物馆“影动唐博——唐山皮影沉浸式社教活动”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“让文物活起来”指示精神的实践案例。

唐山皮影是唐山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,与评剧、乐亭大鼓并称为“冀东文艺三枝花”。同时,皮影也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合体。一方面,皮影的操纵技艺、雕刻技艺、唱腔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;另一方面,皮影的影人、场景、影卷等又属于物质文化遗产。唐山博物馆历经20余年致力于唐山皮影的征集、收藏、研究、整理、展示和文化推广。目前,唐山博物馆拥有近万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皮影藏品;出版了《唐山皮影》专著;举办了《唐山皮影》基本陈列;配合基本陈列在唐博小剧场常年开设唐山皮影现场表演,目前已坚持演出10年,演出800余场;开展了《唐山皮影》展览馆际交流,已到17个省、34家博物馆进行过展出;策划了“影动唐博”系列社教活动。“影动唐博”社教活动,之所以称之为“沉浸式”社教活动,因为所有活动项目均以互动、参与的形式开展,并且已持续多年。




一、订单式活动项目




围绕皮影的“物质和非物质文化”特点,我们组织活动项目

①知影

了解唐山皮影戏发展历史和风格特色



②观影

观看传统皮影戏表演了解唐山皮影的前世今生和台前幕后

③画影

生、小、髯、大、丑各种皮影形象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活灵活现



④刻影

跟随皮影雕刻艺人体验皮影制作,唤醒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意识

⑤耍影

学习皮影表演操纵技法,感受操纵乐趣,感知表演难度



⑥唱影

皮影表演老师教授孩子唐山皮影的优美唱腔及表演技巧

⑦舞影

唐山博物馆特别编排“影娃娃”皮影舞蹈





二、组合式活动策划




订单上的活动项目,根据不同的活动时间、活动人数、活动场所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,策划出各类社教活动。


①策划“皮影”主题冬令营、夏令营

每场冬令营、夏令营以5天为一期,每期活动招募50人,每10人一组,每组由一名社教部工作人员、一名讲解员、一名志愿者负责。唐山皮影冬令营、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唐博文化品牌,每次招募,都被观众“秒杀”

②策划“皮影文化进校园”活动

每次以一节课45分钟为时间范围。前15分钟社教部工作人员或者讲解员讲解皮影知识;中间15分钟,由皮影表演影班进行现场表演;后15分钟,组织孩子们操纵皮影、学唱皮影。10年来,唐博“皮影文化进校园”已达100余场次,从唐山市区到郊县到京津冀,甚至拓展到全国。

③策划“唐山皮影馆际交流

《唐山皮影》展览的馆际交流不是单纯的展览输送,在展览的同时我们提供一份社教活动的订单,对方馆可根据需求进行订制。例如,在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际交流中,对方提出让我们为孩子组织一场3个小时的专场演出。我们全力以赴,把平时积累的“订单产品”进行“拼装”,仅用三天时间节目出炉。当然,除了皮影的订单,还辅以了唐博评剧剧社、乐亭大鼓表演的加盟。目前,《唐山皮影》展览及社教活动已走过全国17个省、34家博物馆,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。

④策划“馆校共建”皮影活动专场

唐山博物馆注重“馆校共建”活动的互动建设。博物馆与学校“馆校共建”互动中,多以“博物馆进校园”、“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展览”的形式居多。为了丰富“馆校共建”活动内容,唐山博物馆以皮影社教活动为桥梁,让学校走进博物馆不仅参观展览,还参与活动,动手体验皮影的“耍、唱、刻、舞”,有时和博物馆社教人员和师生共同排练皮影小品。

⑤策划“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”系列

关爱未成年人、关爱老年人、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,也是博物馆服务重点。唐博以“唐山皮影”为桥梁,策划“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”系列活动。例如,在重阳节,把活动订单带到光荣院、养老院,为老人们公益演出;六一儿童节,从订单中选取项目,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;与“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”的老师们反复结合,探讨,制定能为特殊孩子服务的皮影活动,让失明失聪的孩子们能够触摸到皮影,让他们也能够舞蹈,能够欣赏,能够聆听。

因“皮影”而形成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

多年来,随着“影动唐博”系列社教活动的开展,唐山博物馆诞生了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,就是唐博影班。这些影班老师都是唐山皮影团退休的国家一、二级演员,有的是皮影艺术世家,他们每周坚持在唐博小剧场演出两个半天,目前已经坚持演出了10年。他们随着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、进校园、进养老院,也参与“冬令营”“夏令营”活动。影班老师们全部是义务为博物馆服务,为观众服务,因为这些志愿者老师们的存在才使得“影动唐博”系列社教活动丰富多彩。而这一切,只源于对唐山皮影文化的热爱和对唐山皮影文化传承的责任。




三、同心圆式活动推广



“影动唐博”——唐山皮影沉浸式社教活动,最初只在唐山博物馆内进行策划、组织、实施,每个项目经过实践有了一定经验之后,逐步向外拓展,从博物馆周边到整个唐山市区,从市区到郊县、到京津冀、到全国。以“皮影文化进校园”为例,最初只到博物馆周边的学校开展,且困难重重,这些学校不了解项目的情况,他们担心凭空占用了学生一节课,影响教学进度。第一年(2012年)我们凭借一些友情关系联系博物馆周边的一些学校进行试验。第二年(2013年)从博物馆周边学校拓展到整个市区。第三年(2014年),博物馆变被动为主动,学校开始主动联系我们,同时博物馆把项目拓展到郊区、县区。第四年(2015年)开始,我们的进校园项目,学校需要排队预约,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把此项活动推进到京津冀的校园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《唐山皮影》在廊坊博物馆巡展后,廊坊的一些学校邀请我们走进廊坊的校园;在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出结束后,广东省的一位校长委托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同仁联系到了我们,邀请我们的影班和讲解员走进广东的校园。




“影动唐博”——唐山皮影沉浸式社教活动依然持续进行中,并且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。目前,我们正在探索从“皮影”单个系列的项目订单与“冀东文艺三枝花”的另外两枝——评剧和乐亭大鼓相结合,形成“三枝花”共同绽放。

唐山博物馆作为地方性综合博物馆,力求突出地方特色,弘扬优秀地域文化,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,不断向各地同仁学习,提升公众服务水平。





-END-




图片|宣教部

排版|信息科技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