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UIABACGAAgt4D0igYo-NryhAIw6Ac4gwQ


2021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,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唐山五周年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要以“铁肩担道义”的“大钊精神”、开滦“特别能战斗”精神、“三条驴腿闹革命”的“穷棒子精神”、“万里千担一亩田”的“当代愚公精神”和“公而忘私、患难与共、百折不挠、勇往直前”的“抗震精神”为引领,始终不渝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领航定向,聚焦聚力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、争当排头兵目标要求,奋力开启“三个努力建成”新征程!

ABUIABACGAAglIX7igYoyLPs3gQwjw44uAg

太行山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山水画这一璀璨的明珠占有重要地位,它博大精深,无与伦比,在千年发展史上奔流不息,源远流长。无论在数量上,还是在审美影响上以及画史画论中山水画的影响都不可小视,特别到魏晋以后“崇尚自然、返璞归真”的审美标准以及玄学的兴盛,老庄哲学地位的主导,山水画艺术对象的特点,表现了这一审美趋势。所以中国文人的绘画更钟情于山水之间。吕大江也正是秉承中国文人这一特点,以及在其父吕云所先生的耳濡目染与教导下,继承了山水画传统,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。

牡丹是国人心中吉祥富贵之花,早在唐代便已被推崇到“国花”地位。自古多少文人墨客书牡丹、颂牡丹、画牡丹,然而,写画者虽多,能“入骨三分”者却是甚少。周安礼笔下之牡丹,不仅蕴含着禅意,蕴含着陶渊明的田园和悠然见南山的心态,更有着独特的当代艺术装饰性。他在纸本上演绎出的笔墨丹青,绝非仅停留在牡丹绘画之唯美,绝非是传统绘画之复制,更不是只享乐于笔墨之技巧的自我陶醉。且艺术家以之综合功力应用于观念性的思考,以牡丹为媒介诠释出脱凡超俗的禅意语境。


ABUIABACGAAgz4f7igYohPe5pAUwoAY43gM

12月19日,《“我”从远古走来-周口店遗址文物展》开展,此展览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引进,展品包括“北京人”及山顶洞人头骨模型、复原像、动物骸骨化石,古人类使用的工具等115件展品。通过辅助展板、化石展示等手段,向观众系统展示周口店遗址的发现、发掘、研究及化石的丢失、寻找等内容。为了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展览现场设置了“打制石器”、“钻木取火”等科普互动活动,动态放映《北京人生活》三维动画和《周口店遗址》纪录片,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,增进公众对远古人类文化的了解。展览将于2021年3月1日结束。

ABUIABACGAAgufnzigYoqpr09QMwjw44uAg

       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,以其粗犷豪放、简约质朴的绘画之风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,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因其中心窑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观台一带,古磁州地区,故名“磁州窑”。

       磁州窑制陶烧瓷历经北朝、隋、唐的发展,至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地黑绘装饰技法。磁州窑传播广泛影响深远,用绵延不断的窑火谱写了一曲传唱世界的“陶瓷神话”。

       磁州窑以生产民用瓷为主,产品类型丰富,如盆、瓶、碗、枕、盘、壶、钵等,其中盆类是大宗。磁州窑鱼藻纹盆纹样内容丰富、构思巧妙。主题纹样是多以各类鱼纹为主,有的盆内虽未有画鱼纹样,而画芦雁、水鸟、野鸭、花草等,但亦以水藻或鱼藻做陪侍。因此概呼之为鱼藻纹盆,似乎亦能够表达其涵义。

       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器型硕大、雄浑、敦厚,均采用拉坯成型制作,器型硕大、敦厚,造型特点为圆唇、敞口折沿或宽圆沿、斜腹、平底。盆外施黑釉,内施化妆白釉。在使用功能上显示出很强的实用性:盆体积容量大,盆高10---14.5cm,口径38—46.5cm,足径21—27cm,宽大的口沿便于搬动。出于对日常实用功能的考虑,鱼藻纹盆均采用传统的釉下彩装饰。

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盆绘画构思布局合理,主次分明。可见工匠在绘画时已构思好整体画面,居中者为主纹饰,其余为边饰纹,边饰纹有椭圆形、圆形、菱形、扇形、叶形、心形等。盆内壁为草花纹或滚点纹,盆沿通常为方胜纹、珍珠纹、逗点纹,由此形成了鱼藻盆最主要的纹样布局模式:主题鱼纹图案清晰,主题突出、寓意吉祥;整体画面泼墨洒脱、一鼓作气、一气呵成。

      “磁州窑作为民窑,生产的便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生活器具,所以它的装饰内容也反映着普通百姓的审美思想,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。两千年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,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,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。”

     《史记·周本纪》上说周有鸟、鱼之瑞。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三十五引《风俗通》曰:"伯鱼之生,适用鐀孔子鱼者,嘉以为瑞,故名鲤,字伯鱼。"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,也是一种吉祥的寓意。


ABUIABACGAAgvYP7igYo4YKK7QIw8BA4uAg

刘士裕同志在唐山市政协任职期间,曾多次组织、参与全市书画展览。退休后,他笔耕不辍,编撰并自费出版了《唐人百味札》、《唐人百扇集》、《历代名人咏唐山》、《翰墨春秋六十家》、《风华年轮》等,为唐山书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筹备展览和编纂著作中,他与遍及全国的唐山籍书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很多书画家为他留下墨宝。此次,他偕儿子刘敢生捐赠给唐山博物馆的80件书法作品,均为创作《历代名人咏唐山》时书法家们的馈赠。此外,他们父子还捐赠30件名家挂屏、座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