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是根,文化是魂,民俗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。唐山博物馆在A馆推出的“冀东三枝花陈列”,内容涵盖“评剧”、“唐山皮影”、“乐亭大鼓”三个部分。
(一)《评剧百年》将展示评剧从1909年到现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,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评剧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,还能欣赏老唱盘中的经典名家唱段。
(二)《唐山皮影》展示厅,展出了上千件皮影实物,均为清末、民国时期老艺人雕刻的作品。为体现互动性,参观者还可以到影窗后亲自动手操纵皮影、学习影人雕刻技术。为增加展览的故事性、趣味性,部分皮影实物会以剧目的形式展出,皮影实物与动漫背景配合使用,动静结合,妙趣横生。
(三)《乐亭大鼓》是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。展厅展示乐亭大鼓的形成、发展及艺术特色,突出表现乐亭大鼓声情并茂的艺术特点
此陈列在设计方面,依据唐山考古发掘出土文物,《唐山历史》在内容上依据唐山考古发掘出土文物,以时间为纵轴,分为九个主题即“远古先民”、“文明曙光”、“孤竹寻踪”、“燕国故地”、“胡汉交融”、“唐山由来”、“辽金辖土”、“京畿辅地”、“因煤兴市”穿插了两条线索:第一条生产力发展贯穿其中,以石器、陶器、青铜器、瓷器等变革为线索,展示了唐山四万多年以前出现人类到近代工业产生、因煤兴市的历史。共展出1600余件文物、照片、资料,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属于国内、省内少有的珍品。如迁安爪村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器、骨器及动物化石,玉田孟家泉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.7万年的人骨化石,大城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、铜器、玉器等。其中,大城山出土的带孔红铜牌饰是我国发现距今最早的金属制品之一,属国家一级文物,在中国考古研究领域具有极高价值。1999年发掘的滦县东法宝村后迁义遗址,出土了商周时代的陶器、青铜器、金器等珍贵文物200余件,属首次对公众展出。
《馆藏艺术品》陈列以捐赠为主,主要展出唐山博物馆近年来征集的艺术作品。展厅分为三部分:
(一)《潘少棠先生捐赠作品》,展品均为潘绍棠先生创作的雕塑、油画、国画、出版物等。将潘绍棠先生部分优秀作品展现给观众,让观众了解艺术的无尽魅力以及潘绍棠先生的卓越成就。作为家乡人的潘绍棠先生,在他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完成了数不胜数的艺术作品,他的成果得到同行和社会的公认,屡次获奖。潘绍棠先生声名远播,却不忘家乡,将部分作品捐赠于唐山博物馆,供观众参观学习。
(二)《凌寒轩珍藏书画选》,此部分共展出了贾靖宏先生的70余副收藏及创作作品。集纳了贾靖宏先生捐赠给家乡唐山人民的部分珍品。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,不仅饱含着近二百位著名书画家辛勤劳作的汗水,也凝聚着贾靖宏先生对书画艺术的挚爱和对家乡人民至亲的情感。
(三)《李远、陈大远捐赠作品》,在这里我们甄选了李远、陈大远两位先生共同创作的40余副作品。 在李远的作品中,常有著名诗人陈大远先生的诗词出现。或是大远先生特为他的作品赋诗题画;或是他领悟大远先生的诗词去配画,异曲同工,相得益彰,珠联璧合。这种诗书画的精妙结合,成为他花鸟画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,记录着诗人与画家挚深的情感。
|